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市场再现空涨 钢厂提价面临三大考验
           发布时间:2009-12-17 9:13:17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责任编辑: 卫峰


  导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市场回暖,钢价上涨,贸易商囤货;下游需求虚假繁荣,钢厂提价;贸易商再增加囤货,钢厂扩大产量;直至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神经绷紧的钢价彻底崩溃。从近期钢市运行看,钢厂提价形成空涨,为下一轮的暴跌积累泡沫,钢市难以摆脱这一轮回宿命。

    10日宝钢宣布上调产品出厂价后,带动效应明显,武钢紧随其后,将钢材出厂价上调100元-550元/吨。与板材等产品的大幅提价形成对比,建筑钢材品种提价热度缓慢,建筑钢材龙头企业沙钢集团宣布维持螺纹钢、高线价格保持稳定。

  钢铁企业提价,对市场形成短期刺激,在出厂价格上调带动下,12月14日,国内板材和建筑钢材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上涨的品种多、波及地域范围广。但伴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扬,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市场成交量却大幅减少,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下降,库存有所上升,国内钢市再现有价无市的无量上涨情况。

  2009年,国内钢市经历了两轮过山车的行情,但目前,这种历史正在重演。笔者至今犹记今年2月、8月两个月,在钢材价格经历了一段时间上涨后,最后由钢厂提价形成空涨,一轮上涨冲击波后,钢市出现高台跳水般的陨落行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市场回暖,钢价上涨,贸易商囤货;下游需求虚假繁荣,钢厂提价;贸易商再增加囤货,钢厂扩大产量;直至最后一根稻草落下,神经绷紧的钢价彻底崩溃。从近期钢市运行看,钢厂提价形成空涨,为下一轮的暴跌积累泡沫,钢市难以摆脱这一轮回宿命。

  钢市空涨,后期行情莫测,笔者认为,大钢厂提高出厂价格,仅为钢市中一方的意愿,还有很多难题待解,要钢材出厂价顺利实现为市场内部交易价,钢价上涨为下游所接受,至少要翻越库存、产能及出口三座大山。

  一、市场库存节节攀高

  下游采购减弱,必然推高库存,实际情况是国内钢材库存正在上升。钢铁库存在10月中旬超过上轮高点后,开始下降,经过一个月回落后,钢铁库存又开始反弹。多方监测的结果显示,钢材库存增长势头明确,其中建筑钢材库存增长明显,据中国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统计,12月11日,全国10大城市建材(包括螺纹、线材)库存量为341.25万吨,比上月初增加3.8%。

  尽管流通环节钢材库存上升,但贸易商表现出谨慎,部分钢贸商趋向理智,钢厂主动供货,贸易商吸纳意愿不强,担心后期价格下降,忧虑钢材出厂价将又高于市场价的倒挂现象出现

  二、产能释放成必然

  大钢厂提价,短期内会为中小钢厂创造盈利空间。占中国钢铁产量半壁江山的中小钢厂,市场嗅觉灵敏,在大钢厂还没有转过身之际,小钢厂将率先达到满负荷生产水平,国内钢铁产量继续增加也将成为必然。

  以往国内粗钢、钢材产量变化基本同步,现在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11月份,我国粗钢产量环比下降8.7%,但当月钢材产量达6295.21万吨,竟然比上月提高0.8%。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应该说,压扎积极性明显提高,钢材深加工提高,这与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板材等品种涨势好于建材情况恰恰形成暗合。这也表明,粗钢产量虽有所回落,但钢材生产总量并没有明显下滑,钢厂减产意愿没有降低,钢铁总量将继续维持高位。

  三、国内外价差正在拉大

  1-11月,全国出口钢材2126万吨,同比下降62.1%,韩国、美国、意大利等主要出口地区的出口量同比降幅均在60%以上。与出口形成反差的是,钢材进口量出现明显增长,11月份全国进口钢材129万吨,同比增长25%,1-11月累计进口钢材1615万吨,同比增长11%。

  更重要的是,近期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上涨,与国际钢材价格弱势调整形成鲜明对比,我国钢价高于国际市场,出口压力再次显现。以冷轧板卷为例,12月11日,主要输入地美国、欧盟的出厂价格在662美元/吨、685美元/吨,折合人民币在4500-4600元之间。而调价政策后,宝钢冷轧板出厂价为5300元/吨、武钢为5100元/吨。我国钢企出厂价格均高于欧美钢厂价格,国内外钢材价格差进一步拉大。

  12月15日据中国钢铁新闻网《国际钢铁情报》,由于日本市场需求疲软,日本最大的建筑钢材生产商东京制铁公司(Tokyo Steel Manufacturing Co)将下调明年1月份除线材之外的全部钢材价格。日本钢铁企业下调出厂价格,这将进一步拉低国际钢材市场价格。

  另外,随着日韩等地的钢材价格的节节回调,日韩钢铁产品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已经对我国形成了出口优势。据日本商贸部门统计,10月份,日本从中国进口钢材降幅达到54.2%,但出口到我国的同比降幅为4.7%。随着国内外钢材价格差的拉大,国际钢材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我国钢材出口优势进一步被压缩,从而对国内钢材市场形成冲击。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 赫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