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读: 力拓员工胡士泰等人离他们的审判更近一步,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桌上的被动地位似乎并未改变。 临近中国春节,力拓集团铁矿业务中国区总经理、澳大利亚籍华人胡士泰离他的命运审判更近了一步。 2月10日,新华社报道,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已对他和王勇、葛民强、刘才魁三位同事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一案,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指控,胡士泰和三位同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索取或非法收受数家中国钢铁企业巨额贿赂;采取利诱及其他不正当手段,多次获取中国钢铁企业的商业秘密,给有关钢铁企业造成了特别严重后果。 胡士泰等人被捕之时,正逢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铁矿石价格谈判无法达成一致且各不让步。故而,中外业内人士对此案缘由多有猜测。公诉之后,外界对于胡士泰等人涉案详情可以有进一步了解。力拓等国际铁矿石生产商是否因此而从中国获取巨额利润,到时也自有分晓。 不过,眼下新一年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已经开始,中国看起来并未扭转被动局面。普氏能源资讯的一则报道称,中国前五大钢铁企业已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之一达成暂时意向,2010年-2011年的铁矿石合同价格将较上一年度的基准价格上涨40%。 如果这一涨幅被接受,意味着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重新回到2008年-2009年的历史最高位。 动了什么秘密 胡士泰等四人在2009年7月5日被中国国家安全机构刑事拘留。最初,根据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发布的通告,四人被指责在2009年的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秘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其中所涉及的“国家秘密”,或包括中国钢企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需求、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 “刺探窃取”“国家秘密”“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等诸多敏感词汇,引起国内外对此案的极大关注,中国钢铁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否构成“国家机密”也成为议论焦点。这一事件立刻被冠以“间谍门”之名。 不过,胡士泰等人的“罪行”严重程度迅速被降级。2009年8月11日,上海市检察机关对四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案件同时移交公安机关侦办,此时案件定性已改为“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处7年,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最高可以判处有期徒刑18年。如果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谈判仍在继续 胡士泰等人案发之前约一个月,力拓与韩国、日本的钢铁企业就当年铁矿石价格达成下降33%协议,但是未被中国钢铁企业接受。胡士泰四人被捕在国内外矿业引发震动,却并未令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上让步。最终,中国与铁矿石生产商谈判破裂,没有达成长期协议价格。 没有达成价格协议的2009年,却是中国历史上铁矿石进口量增量最大的一年。根据中钢协数据,中国当年进口铁矿石6.28亿吨,比上一年增长41.6%,实际进口的铁矿石价格同比下降34.19%。 这个价格降幅实际上与日韩钢铁企业接受的价格相差无几。事实上,不少中国钢铁企业把三大供应商与日韩达成的长协价作为临时结算价格,而这个价格一直拖延到目前新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开始。 2月9日,在中钢协2010年首次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证实,以宝钢为代表的中方钢铁企业与全球三大矿山巨头新一年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正在进行。在此之前,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尚未开始与中国铁矿石谈判,它们选择和日本或韩国优先谈判。 不变的底线 谈判桌上,似乎一切没有改变。作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仍然处于被动地位。 一家大型钢企的内部人员透露,必和必拓提出,可以选择采取指数定价的全现货交易,或涨价40%的长协价格。由于中国钢铁企业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长期协议执行率不高,必和必拓希望借大幅提价,逼迫中国钢铁企业接受其指数定价的新机制。 中国钢铁企业普遍表示,30%左右的涨幅是可以接受的价格。华菱钢铁相关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他们目前尚未确定最终价格,但是目前国内吨钢利润已经非常薄了,原材料铁矿石价格上涨40%“恐怕承担不起”。 不过,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选择却是显而易见的—提价40%也要选长协。因为即使涨价40%,长协价依然低于目前的现货价。 中钢协也希望维持长协交易,甚至最终取消现货交易。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在2月9日的中钢协信息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在今年的谈判中将坚持“中国定价模式”,即取消长协和现货两种价格,统一约定离岸价格。 中国这一立场能否被三大铁矿石厂商接受,仍是疑问。在分头与中国钢铁企业谈判的同时,力拓与必和必拓仍在积极推进合并两家公司在西澳的铁矿石资产。一旦合并成功,中国钢铁企业的谈判能力无疑将进一步减弱。 曾经担任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的澳大利亚人戴坚定(Clinton Dines)近期为《中国改革》撰文称,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及其对铁矿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铁矿石基准价格体系已逐渐瓦解。 2003年,铁矿石供应市场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此后基准价格连年上涨。由于基准价格体系的定价机制缺乏透明度和灵活性,在旷日持久的谈判结束后形成的基准价格往往得不到谈判各方的真正信任,甚至影响国家关系。 戴坚定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寻求一个能正确反映铁矿石运输成本的新型定价机制,鼓励投资商理智地选择低成本矿场作为投资目标。(马静婴 张伯玲) |
|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