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加快推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努力化解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国务院批准,去年郑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了保税物流功能,成为河南历史上第一个综合性保税区域,实现了从单一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的转变,成为目前我国所有对外开放领域中相对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加工区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入区企业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政策齐备、通关快捷的对外开放平台,为加快郑州市“三化两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提高河南开放型经济水平意义深远。 今年以来,郑州出口加工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喜人。据初步统计,今年1至4月份,全区实现进出口1.9亿美元,同比增长321%。其中,进口9530万美元,进口同比增长331%;出口9253万美元,出口同比增长311%。在中部六省出口加工区中连续四年位列第一,在全国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中由原来的第26位升至第20位,外向型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一、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功能作用,构建国内外市场连接纽带 2009年3月,郑州出口加工区允许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入区企业可开展保税仓储、一日游、国货复进口、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检测维修、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等业务,这意味着出口加工区实现了从单一的保税加工功能向拥有完整产业链条的综合保税功能过渡,逐步形成制造业与物流业并重的特殊经济园区。郑州出口加工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于2009年3月25日正式启动了保税物流等功能。一方面,瞄准国际物流产业龙头招商引资;另一方面,提升业务运转效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投入资金3500万元,先后开工建设了1.8万平方米保税仓库、堆场、停车场、正面吊机械等配套工程,保障了物流业务的顺利开展。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四个重在”,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对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该区积极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畅通入区企业与境内外、区内外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渠道,使企业能更加自如地应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有利于区内企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园区外相关企业产业链条的拉长及发展。今年1至4月份,保税物流业务共实现1.3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69%,进口6591万美元,出口6360万美元。4月份单月实现进出口1821万美元,环比增长10.8%。 二、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 为减少金融危机给园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郑州出口加工区调整招商思路,拓展招商渠道,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瞄准保税物流、电子信息、珠宝钻石、新能源等国家鼓励支持的优势产业,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促使凯米克微量元素营养剂、瑞宇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类项目先后落地。 郑州出口加工区为更好地服务区内企业,建立并完善了领导联系分包企业制度,联系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为企业拓宽融资贷款渠道,拓宽企业发展思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共同努力,金融危机负面影响逐渐被化解,区内产业层次不断提高,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形成了以晶诚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硕达钻石为龙头的珠宝加工产业,以朝歌纺纱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加工产业,以中外运、台湾长荣为龙头的保税物流产业等主要产业布局,现代化产业集聚的新型园区已现出雏形。 三、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打造经济跨越发展新平台 为落实郭庚茂省长提出要将郑州的大交通优势转换成大物流优势,将河南的大物流优势转换成大工业优势,郑州出口加工区决心为把保税物流业务做成支柱产业,做到保税物流牵动加工区发展、加工区牵动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因此,郑州出口加工区研究制定了保税物流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提供两项服务(区内和区外),辐射一个区域(200公里半径),开展九项业务(保税仓储、国际货代、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中转、一日游、产品展示、研发、检测维修),带动八大产业(皮毛制造、纺织、轮胎橡胶、汽车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机电产品制造、电子信息、国际会展),提升两个指标(进出口额和地方税收),实现一个目标(河南及周边最大的进出口基地),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做好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 郑州出口加工区全面启动保税物流功能以来,缺少空间成了制约加工区发展的瓶颈。该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航,倾全力向国务院申请批准开展1.8平方公里的B区建设,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1平方公里起步区。B区建设的全面启动,不仅有利于郑州出口加工区拓展新一轮发展空间,而且将推动郑州出口加工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把加工区建设成为全省的综合保税基地,省、市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
|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