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姚景源:钢铁工业如何抑制产能调结构

导读: 我们既要看到钢铁工业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要看到其自身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前不久,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在大连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就此,我们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就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抑制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

  问:为什么要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

  姚景源: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还要看到,钢铁工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促进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是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全球供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应对世界铁矿石资源垄断加剧严峻形势、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抓手,是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产能释放超过需求增长

  问:您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国钢铁工业的现况?

  姚景源:好的。从总体上看,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粗钢产量,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说,钢铁产业的高速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概括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亟待规范,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一些经销商投机经营倾向较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钢铁产能释放过快,前5个月产钢2.69亿吨,同比增长23.8%;钢铁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今年1至5月同比增长13.8%。今年6月份以来,虽然钢铁日均单产有所下降,但预计全年钢产量会在去年创纪录的5.68亿吨基础上增加10%左右,再创历史新高。我们必须看到,钢铁工业过快的产能释放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加大了国内市场压力。面对高价原料、低价钢材,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影响钢铁工业来之不易的回升向好局面。

  利用市场变化形成倒逼机制

  :从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

  姚景源:是这样的。我们既要看到钢铁工业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要看到其自身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当前,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市场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着力解决钢铁工业存在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铁矿石流通秩序混乱、资源环保压力加大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钢铁工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调整布局结构遏制盲目发展

  :面对我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呢?

  姚景源: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坚决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三是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四是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五是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六是切实规范铁矿石流通秩序,七是推进国内铁矿开发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需要突出抓好两个结合:

  一是把抑制产能过剩与加强节能减排紧密结合起来。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把抑制钢铁产能过快增长作为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重中之重,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抓,提高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加强和完善废钢铁综合利用,并通过强化环境准入、执法监管、考核问责等工作机制,推动重污染企业加快退出市场。

  二是把抑制产能过剩与加快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有大小钢铁生产企业800家左右,既有年产数千万吨的大厂,也有不少年产几十万吨的小厂,同质化竞争加剧。我们必须把控制总量和优化布局结合起来,切实推进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大对违规建设项目的政策压力。要通过调整布局结构,遏制产能过剩地区钢铁企业的盲目发展。